太惨了,美最后通牒刚发,俄就炸翻北约军援军列线上股票配资门户,基辅再陷入火海
这不是回应,是撕票!
特朗普刚在“空军一号”上放出狠话,给俄罗斯设了10天最后通牒,结果还没熬过72小时,俄军的导弹就已经把通牒的纸,连同北约军援列车,一起点成了火球。
说是“最后通牒”,但从头到尾,只有美方在紧张。
俄罗斯的回应很干脆——不说废话,直接炸。
一列运载北约军援的军列,刚进站、还在卸货,几枚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就像死神一样从天而降。
四次爆炸,整条线路毁成废铁,装甲车、豹2、弹药、顾问团,全炸透了。
美方原本是想靠这张“最后通牒”打心理战,逼克里姆林宫让步。结果俄罗斯的回答是:“先生们,晚安,火力回应程序启动。”
展开剩余84%这叫谈判?这叫战术嘲讽。
而且打得精准得吓人。
俄军情报掌握到军列卸货时间,打在卸载率达到70%的黄金窗口,这背后不光是卫星,还有线人、有渗透、有数据。
一枚千万美元的导弹,换来12亿美元的军援灰飞烟灭,连带47名德国顾问一起送走。
这是战略打击,更是信息战胜利。
帕夫洛格勒火车站的红外卫星图像都烧红了,整个顿巴斯的后勤命脉,直接断了半条。
可怕的是,这还只是第一轮。
第二轮空袭,比第一轮更凶残。
7月31日夜,基辅再次陷入火海。309架无人机、8枚导弹,分两波打入乌克兰首都。
第一波轰到凌晨3点20分,第二波接力在4点30分。就问一句:乌克兰的防空系统,还剩啥?
官方说拦下了288架无人机,好啊,那还有21架穿透核心区,足够制造一场人间炼狱。
斯维亚托申区整栋楼塌了,幸存者的手从瓦砾堆里伸出来,那不是求救,是绝望。
特朗普想用最后通牒结束战争,结果俄罗斯用导弹结束了幻想。
而这还没完。
俄军同时在地面战场推进,拿下第聂伯河安东诺夫斯基铁路桥,插上了三色旗。
这座桥,是整个战线西侧的咽喉。
2022年俄军在这座桥退守左岸,现在又回来了,而且是带着胜利的姿态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俄军已经具备穿越第聂伯河、横扫右岸的能力。
意味着,乌克兰三年来的防线,正在被撕开。
更意味着,美国画出的那条“停火线”,已经被俄罗斯的红箭头越过。
你说特朗普急不急?
急也没用。因为美国现在唯一能做的事,就是看着基辅在火海中求援,自己却只能说:“我们非常关注。”
说句不好听的,这不是“最后通牒”,是“最后体面”。
特朗普想压俄罗斯低头,结果反被打了脸。
克里姆林宫现在根本不考虑和谈,因为他们知道,现在谈,必亏。
乌克兰更不想谈,因为现在谈,直接白纸黑字写下失败。
所以,只能拖。
拖到西方腻了,拖到乌克兰熬不住,拖到战场自动给出答案。
但问题是,拖得起吗?
现在连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铁路运输都瘫痪了,顿巴斯的补给线越来越细。
乌军被包围的风险在扩大,撤伤员都困难了,别提守城。
这不是前线崩了,这是后方也开始塌。
西方国家呢?德国已经宣布重新评估援乌计划,波兰也暂停技术派遣。
“乌克兰疲劳症”正在北约内部扩散。
有人说,俄罗斯这是“不计代价”的强攻。
不对。
这是“精准打击+战略推进+心理战”的三重合力,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。
俄罗斯用炸毁军列、夺取大桥、连夜空袭的方式,告诉全世界:你们那点威慑,在我这儿就是纸片。
而美国的“最后通牒”,从一开始就不是对俄罗斯下的,而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。
只可惜,俄罗斯不给台阶,只给爆炸。
特朗普说:“我们会用100%关税制裁俄罗斯的能源买家。”
可现在连买家都在想:制裁能挡得住导弹吗?能换来战场胜利吗?
东大应该怎么做?
这个问题不在今天回答,但至少我们应该看清一个现实:
美俄之间的博弈,已经不是谁更强,而是谁更狠。
俄罗斯已经把“狠”体现到极致,而美国连“狠话”都开始说得心虚。
最后通牒才发三天,乌克兰就被炸得七荤八素。
这场10天倒计时的战争,第一天就被俄罗斯一脚踩在地上。
从这一刻起,战争不再是谈判的筹码,而是谈判的替代品。
谁赢,谁说话。谁撑到最后,谁写规则。
而基辅,在等待答案的过程中,正在变成灰烬。
感谢阅读线上股票配资门户,欢迎点赞、收藏或分享
发布于:安徽省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